1.临产前应对方式
Q:如何判断?
A:临产最可靠的判断方法是检查,看宫颈是否消失、宫口是否扩张,必须由医生判断。孕妇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初步判断:
1、下降感:孕晚期时子宫逐渐增大,忽然有一天感觉宫底下降,出现胃排空感。原来无法进食较多食物,变为能进食较多食物,为下降感或入盆,一般在临产前2周左右;
2、见红:阴道分泌血性分泌物,临产前48小时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;
3、不规律宫缩:宫缩时紧时缩、时强时弱,大多在夜间较强,白天相对较弱或稀疏,为先兆临产。若到临产,宫缩基本比较规律,5分钟一次,持续30秒以上,宫缩逐渐增强、时间间隔缩短,为临产的明显标志,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是否临产。尤其是二胎孕妇,一旦临产宫口扩张很快,应该积极地到医院就诊。
Q:如何行动?
A:针对您提到的几种临产前的征兆,以下是相应的行动建议:
- 下降感(宫底下降):
- 行动:记录这种感觉出现的时间,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临产征兆伴随出现。如果宫底下降感明显,可以联系医生或助产士,告知他们这一变化,以便他们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准备。
- 见红(阴道分泌血性分泌物):
- 行动:见红是临产的一个常见征兆,但并不意味着立即分娩。可以准备去医院,但不必过于着急。同时,保持个人卫生,避免感染,并与医疗提供者联系,告知他们见红的情况,以便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指导。
- 不规律宫缩(先兆临产):
- 行动:记录宫缩的频率和强度。如果宫缩变得规律,即每5分钟一次,持续30秒以上,并且强度逐渐增强,这可能是临产的信号。这时应该准备去医院,并立即联系医生或助产士,告知他们宫缩的情况,以便他们评估是否需要入院待产。
Q:如果没有见红,宫缩越来越频繁,应该怎么做?
A:如果没有见红,但感觉宫缩越来越频繁,以下是可以采取的行动:
- 观察宫缩规律性:记录宫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。如果宫缩变得规律,即每5分钟左右一次,并且持续30秒以上,这可能是临产的信号。
- 注意胎动:要数好胎动次数。如果胎动发生了异常变化,如胎动突然减少、消失或胎动异常频繁,无论宫缩目前状况如何,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- 准备去医院:如果宫缩间隔越来越短,持续时间越来越长,提示您出现真正的宫缩,此时也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准备分娩。
- 不要自行用药:不要尝试自行服用任何药物来抑制宫缩,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。
Q:如果破水了,老公应该怎么做?
A:如果孕妇破水了,作为丈夫,您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:
- 立即平躺:帮助您的妻子立即平躺下来,以减少羊水流失和防止脐带脱垂。可以用枕头垫高臀部,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。
- 保持清洁:在外阴处垫上干净的卫生巾或消毒毛巾,以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,避免感染。
- 迅速就医:立即联系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,准备前往医院。在前往医院的途中,也要保持平躺的姿势,并尽量抬高臀部,以减少羊水的流失。
- 记录破水时间:记录破水的时间,以便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。
- 拿上待产包:确保待产包已经准备好,以便随时可以前往医院。
- 采用左侧卧位:如果可能,让您的妻子采用左侧卧位,并垫高臀部,这有助于减少羊水流出。
- 提供情感支持:在这个紧张的时刻,给予您的妻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是非常重要的。
2.进产房应对方式
- 陪产标配2-3人,老公属于固定工具人,必须在产房外留守(如果是陪产那么就随时拿出产房要用的物品),要拿的东西其他人去拿,陪产人员都可以提前了解准备的东西,多知道没坏处。
- 尽量在离产房较近的门口位置,确保护士出来喊人,第一时间可以听到,并进行相应反应。
- 准备所需物品:过来人告诉你,待产包可能有很多东西,但是产房外需要用到的可以先拿出来(单独一个包装带进产房),以防手忙脚乱,产妇:护理垫,计量型卫生巾(这个生完就要穿的),刀纸;宝宝:尿不湿,衣服,包被 。
- 给产妇准备一条毯子,一般生完下半身是光着的,推出来前准备毯子盖上,可以避免尴尬 。
- 宝宝会比妈妈先出来,确保产房外还有一个人(妈妈在外面跟到宝宝),宝宝出来以后交给他,爸爸在门口继续等待妈妈出来。
- 生完以后,多数妈妈需要静养,所以不要安排太多人在病房内,以便影响妈妈的情绪和休息。